重点讲解
先给戴上高帽:你们是祖国的生力军,你们是德意志的铁人,你们会是击退敌人的英雄。Repulse,击退,打败。
接着,估计了几种可能出现的反对理由。然后在第三段中,使用了四个连续的反问排比句,极具煽动性。记不记得Partrick Herry那个“不自由勿宁死”的著名演讲?里面也有个类似的反问句:“Is life so dear or peace so sweet as to be purchased at the price of chains or slavery?”(生命是如此珍贵、和平是如此甜蜜,以致可以用忍受奴役、镣铐加身作为交换么?)生活用语中很少用到这样的句式,但在饱含激情的讲演或文章中是经常能够看到的。
教授是在驳斥反对参军的理由:父亲会如此忘恩负义以致让祖国先于他的儿子毁灭?母亲会如此软弱以致不能让她的儿子去保卫哺育他的国家?穿上军装这么光荣的事会让我们避之惟恐不及?这一点点的砺炼难道对一个男孩子来说是坏事?
在年轻学生心中,远离现实的幻想最容易挑起激情。这些还没有经过世事沧桑的满腔热情也最容易被误导。当影片的男主角Paul牺牲前最后一次返回家乡,听到教授对着教授对着教室里的孩子鼓吹着同样的话,他再没有出征前的意气风发,因为他已经亲身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可孩子们宁愿相信教授,他们认为Paul是胆小的懦夫。有句话不是说么,“很多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