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苛刻条件和意外让仅存的斯巴达战士成了世界上最可怕的军队。然而,出师未捷却身先死的里昂尼达,并非死于战争或者薛西斯的百族军团,而是死于斯巴达人自己内部分裂的政治阴谋。
我想不通的是,那些远古时代里年老丑陋的祭司们也是生长于和里昂尼达一样的教育模式下,是不是到了年老的时候就忘却了斯巴达人的荣耀和年轻时嗜血的战争而转化了财富和女色的欲望呢。以至于他们会收受薛西斯的贿赂而忘却了自己身为斯巴达人的传统。腐臭所谓的法则和神谕,这些安享一切的老人比波斯的数百万众的军团更具杀伤力和穿透力。
里昂尼达和他的三百勇士最终死于沙场,在死去之前他们曾用他们的躯体抵挡了薛西斯如洪水般疯狂的进攻以及证明了自己的勇敢,可是,再骁勇的战士们也只能死于自身腐烂而落后的政府。
如果不是这些祭司们贪婪的欲望,也许,里昂尼达完全可以更完美他在希波战争中的荣耀。只是,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除了他们疯狂的战斗和勇猛的威名之外,也许,就仅有那声幽幽的哀叹了。
铺天盖地的飞箭射不穿斯巴人厚重的盾牌,奔驰而来庞大的怪兽冲不破斯巴达人坚固的方阵,里昂尼达不死的军团打不散三百勇士的固守;然而,他们再强悍,却也抵制不了身后那贪婪的欲望。
所有的战争源于征服和贪婪的欲望;而战争背后所有肮脏和暗地的腐臭交易也同样源于贪婪。三百勇士可以在温泉关抵制住最长驱直入的进攻,能杀死最高大凶残的敌人,可是,他们无力抵抗的依旧是那种可怕的欲望。
悲壮地死去。所有的人们都战斗到最后,可是,这依旧掩盖不了电影背后关于丑陋人性的人文思索。不管电影把里昂尼达和他的三百勇士刻画得如何悲情和荣耀,在我看来,他们的死,不过是那场政治闹剧下注定了的悲剧。
他们必须死去。然后,一万斯巴达大军,一万个比里昂尼达更疯狂的斯巴达军队才能出击,这时候,里昂尼达对于胜利的预言以及对于光荣死去的预言才能兑现在波斯人飞溅的鲜血里。
为了族人的光荣,也为了自己的光荣,为了已经为国捐躯的国王,为了斯巴达的荣耀。杀戮只是为了不被杀戮不被奴役。也许,也只有在这一刻,里昂尼达的死才显现了巨大的荣光。他曾说过,如果那些波斯人不够运气把自己杀死,那么,整个斯巴达的军队都会为了他和他的三百勇士的死而倾巢而出。里昂尼达死于那场腐臭的政治阴谋,而他所能选择的是,用他的死亡来燃起整个斯巴达的疯狂。
他可以暂时地跪下,为了想起在家里替他担忧的王后;他可以除去他的头盔,因为头盔令他窒息而且遮挡了他的视线;他可以放下他的盾牌,因为盾牌太沉太重而影响了他身体的平衡。他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把手中的长矛掷得更远去杀死那个最凶狠的敌人。
当他被千军万马包围着的时候,没有畏惧,只是无法平静,不再感觉害怕,不再感觉冰凉,呼吸平静。安然地死去。燃烧起了所有斯巴达人的熊熊怒火,彻底地把敌人烧成了灰烬。
这种悲情的结束最终所留下的是历史的悲叹。而那些政治权术的阴秽欲望,足以掩灭掉所有的伟大。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最终所传达给我们的悲愤。
战胜敌人也许并不困难,战胜自己也许也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战胜软弱的本能和领婪的欲望。斯巴达的三百勇士必须死去,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争。可是如果不是因为贪婪的欲望,那么就不会有战争;如果不是因为贪婪的欲望,那么斯巴达会在里昂尼达的带领下倾巢而出涌向温泉关,而里昂尼达也许不会死,波斯军团也许会从此退出希腊的版图而不再侵犯。
也许,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也许。历史并不如我们所渴望的那样纯洁而美好,人性也本身就会永远贪婪。在一场一早已经注定的悲情战役里,在一场早已经沦为历史的战争中,我们所能看到的,我们所能祈盼的,也许,仅仅只能是自我那无力的救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