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译文】
你很难不去注意他们:身着“酷毙了”的休闲装,日程在掌上电脑的“打理下”安排得井然有序,啜饮着精工细磨的牛奶咖啡,对着豪华手机侃侃而谈,同时思考着如何开展文化启蒙运动。在美国,当他们为买一个50美元的钛制刮刀而驾驶着耗油量大的多功能厢式跑车奔赴高级购物中心时,他们为环境忧虑着;当他们脚踏适于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靴在特色店淘弄西藏的手工艺品时,心里却还惦记着自己的科技股票。他们觉得花5美元买一副草编手套不算什么,而花500美元去享受一次日间时尚水疗这样的另类休闲就更不在话下了——但千万别跟他们说增税的事儿。
这些人就是“布尔乔亚-波西米亚族”——或者说“波波族”——他们是信息时代新兴的“知识型精英”,他们富足而又繁忙的生活似乎是舒适享受与道德良知、事业成功与创新叛逆的结合体。 这些三四十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将20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和80年代的实利主义这两种逻辑上相互抵触的东西融合成一种新的社会精神特质。
“波波”们将波西米亚式或嬉皮式的精神自由和艺术家式的叛逆与其小资白领前辈们的世俗追求相结合,是爱心资本主义的惬意的另类版。“这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本应是兴趣的延伸,是为一个和你一样“酷”的公司工作。”
这是一个由网络富翁、管理咨询人士、“文化产业”企业家以及各式媒体人士组成的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但金钱只不过是他们独特道德观的偶然的副产品而已,是他们在追求创造性时于不经意间获得的。“波波”们经常给自己冠以另类的头衔,如“创新怪人”,“企业谏言家”或“修行者”等,他们视工作为智力性的,甚至是精神性的,因而如僧侣般严格自律。与“点石成金”正好相反:“波波”们“点”到的每件事都上升到精神境界,每件事都要和智慧有关。甚至他们工作的使命就是改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