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A history of friendship is no guarantee of support.
误译:
友谊的历史绝不是支持的保证。
正译:
尽管以前两个人曾经是朋友/有过一段友谊,但这并不能保证(现在仍/永远)会互相支持。
翻译加油站:
误译尽可能保留了原句的结构形式,保持了原句中各词的词性,而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不错,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字特点和风格,但是前提是要能原原本本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而且要考虑原文和译文表达的不同习惯,译文要符合译入语的习惯用法。
英语和汉语有很多不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英语往往多用静态的句子,所以有人说English is a noun-dominated language,而汉语则相反,是verb-dominated,常呈现动态。究其原因,英语的动词在句子中的使用受到语法规则限制,一个分句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其他相对次要的动作则须用从属结构——包括从句、分词短语、独立结构等,要不就用名词、介词等别的词类来表示动作。英语中有大量表示动作的名词,不少是由动词加上词缀构成的(最简单的是加上-ing),还有不少兼类词甚至没有词形变化。因此英语的抽象程度比较髙,而不少情况下,这些名词表示的概念,在中国人看来却是普通的动作,往往可以而且最好用动词表达,因为汉语句子对动词的用法没有任何限制,动词和动词短语几乎可以担任句子的任何成分。因而,英译汉时就应该考虑这样的名词的确切含义。
误译将 history、friendship、guarantee 和 support 都译成名词,造成译文的意思令人费解。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词中是否含有动作的含义,能否译成动词。首先,可将后面的guarantee of support译成“保证支持”,然后再推回去,想一下a history of friendship是什么意思,如何和后面联系起来。第一步可以想到,“历史”本身不可能“保证”,所以可以译成“历史上的友谊”,然后再进一步推成“历史上曾经是朋友”,这样便可以和后面联系了。两个国家之间“历史上曾经是朋友”是讲得通的,但句子所在的原句讲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历史” 一词就显得过大,可以改成“过去曾经是朋友/曾经有过一段友谊”,最后,再加上一些词语使译文更连贯,意思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