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为政篇(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had my mind bent on learning. At thirty, I stood firm. At forty, I had no doubts. At fifty, I knew the decrees of Heaven. At sixty, my ear was an obedient organ for the reception of truth. 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what my heart desired, without transgressing what was right."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③,六十而耳顺④,七十而从心所欲⑤,不逾矩。”
【今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四十岁遇事不迷惑,五十岁懂得“礼”,已具有对于社会的变化和人生的道路的应变能力,六十岁听人谈话能明辨是非,七十岁顺从心里所想的去做,不会越出规矩了。”
【注释】
①有(yòu):同“又”,“十有五”即“十五”。②立:有自立,成立等意思,引申为说话做事有独立见解,能立足于社会。③知天命:简言之,谓之“知礼”;细言之,则是指对社会变化和人生道路的应变能力。④耳顺:听人谈话能明辨是非,能谛听逆耳之言。⑤从:随。逾(yú):超越。矩:规矩。
【评点】
本章是孔子自述70岁以前的人生规迹,有求学,立身、明道的回顾。写出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必然到自由,循序发展的过程。
“五十而知天命”的“知天命”,简言之,谓之“知礼”;细言之,则是指对于社会的认识和体察,对于社会变化和人生道路的应变能力。获得这种自觉意识,便可闻事物而“耳顺”,处事而“随心所欲,不逾矩”。那种完全从宗教神学观念或机械论出发,把孔子的“天命观”等同于“宿命论”的看法,以及把它解释为“自然发展规律”,都不免偏颇,都缺乏全面、动态的分析。孔子这种“知天命”思想,在中国古代反映着人类理性和智慧的觉醒,标志着我们的祖先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孔子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张一生学习并无愧地为社稷江山贡献一切。这种少有所学,长有所立、壮有所成,老有所为的思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代代相勉的格言。
这篇总结性自述昭示人们:①“志”最为要紧,立定志向,脚踏实地去做,才能成功。②孔子告诉人们,自己并不是天生圣人,自己的知识是学而知之。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人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求得发展。2555年前的孔子,给我们树立了“终身”进德修业的榜样。
adj. 服从的,顺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