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可作为旨在通过系统而全面的技巧讲解及丰富多元的实战练习帮助学习者进一步提高交替传译能力。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技能全面,解析详尽:系统涵盖交替传译各项技能,并对每一项技能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包括相关理论解释、举例说明、训练诀窍推介;话题广泛,时效性强:涉及国际、国内各类最新话题,且各话题与相关口译技能有机结合;语料真实,力求多样:语料多取自各类讲话材料,符合口译文本特点;录音材料则由不同国家、不同语音的人士录制。
听力材料译本:
中国的外交政策
1.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认为,新秩序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又面临着维护国家独立、实现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合作基础深厚,前景广阔。
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同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蓬勃发展。
中国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对彼此之间的分歧,应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坚持进行对话,不搞对抗,妥善加以解决。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截至 2002 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42 万多家,合同外资金额 8281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4480 亿美元。2002 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 6208 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
历经 15 年谈判,中国最终于 2001 年 12 月 11 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享受相应权利的同时,中国开始认真履行其世贸组织框架内的义务和承诺。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一道为改善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和促进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世界经济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安全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挑战。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派出了维和人员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国支持联合国的改革,支持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为国际反恐合作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积极致力于推进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事业。迄今为止,中国已加入了所有国际军控与防扩散条约。在防扩散方面,中国一贯严格履行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积极致力于中国防扩散机制的法制化建设,已建立起一个相当完备的防扩散出口控制体系。
中国政府一向重视人权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已加入了包括《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内的 18 项人权公约,并已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贫困失业、人口膨胀、疾病流行、毒品泛滥、国际犯罪活动猖獗等全球性问题。
2.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协调与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实现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作出积极的努力。
3.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我们认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具体来说,这一新秩序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第二,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反对凭借军事优势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要彻底摒弃冷战思维,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
第三,世界各国主权平等。所有国家不论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世界事务的权利。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全球性的挑战要由各国合作应对。
第四,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每个国家都有权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各国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不应成为发展正常国家间关系的障碍,更不应成为干涉别国内政的理由。
第五,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各国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要改革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之有利于维护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创造一个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的新世界而共同努力。
4.中国对多极化发展的看法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并未改变。全世界近 200 个国家、60 多亿人口,在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经济水平、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想象用一种模式、一种价值观来统一,由一个国家来“领导”。《联合国宪章》所确定的关于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绝没有过时。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该得到尊重。多极化的进程可能曲折、漫长并充满斗争,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它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我们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非针对特定国家,也不是要重演历史上列强争霸的旧剧,而是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进世界各种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5.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中国政府认为,人权包括许多方面,既包括民权和政治权利,也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整个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应当受到普遍尊重。就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的独立权、生存权和发展权致关重要。人权问题在本质上属于各个国家的主权问题。在评判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时不应完全不考虑其历史与国情,要求所有国家都达到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的人权标准既不恰当,也不可行。
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促进和保护中国人民的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的道路,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受自然、历史和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的人权事业正处于发展过程中,人权状况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中国重视人权,愿意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就人权问题展开平等探讨。不过,我们坚决反对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