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解析:
51. [B] 意为:受伤的顾客可望得到法律制度的保护。
第一段指出,外面是个危险的世界,如果你走出去,可能会滑倒在门垫上,摔伤一条腿;如果点燃炉灶,可能烧毁整栋房屋。可幸的是,如果门垫或炉灶没有警告你可能发生的危害,你可以就自己所受的伤害诉诸法律,成功地获得赔偿。或者,更确切地说,自80年代初以来人们一直这样认为,从那时起,陪审团开始认为更多的公司应该对其顾客遭受的不幸负责。
第二段提到,为了保护自己,公司开始撰写冗长的标签,但是,正如第三段第二句所指出的那样,这种做法无济于事,因为,如果顾客与公司对簿公堂,大约一半的情况是公司败诉。然而,第四段第一句指出,这种潮流似乎正发生逆转。
A意为:顾客可以通过诉讼免除自己的灾难。relieve sb. of sth.意为“免除某人某事;解除某人某事;使某人摆脱某事”。relieve的意思与原文表达的内容不相符,根据对选择项B的分析,顾客通过法律获得的是对损失的赔偿。看原文,顾客都已经是出事后才找诉讼,事情既然发生了怎么能够免除呢?所以说无论从原文还是从常理都是不对的。
C意为:公司将会通过提供新的警示标签避免被起诉。该选择项有两处主要错误:一是avoid的使用,二是new的使用,这两个词的使用使C与原文表达的内容很不一致。这句话用了would avoid这个词,这就是说能够逃避的意思。但是原文根本没有提到是否这么做能否逃避法律的制裁。更何况,从常理考虑也不应该是这样。还有,这句话用了new这个词,原文中也找不到根据。所以C是不对的。
D意为:陪审团倾向于对公司所承诺的赔偿严加挑剔。这个与原文中“when juries began holding more companies liable for their customers' misfortunes”比较相象,但是原文的这句话意思是:当时陪审团已开始认为更多的公司应对其顾客所遭受的不幸负责。可以看出,这两句的意思还是不同的。一句是有关赔偿的严谨性,一句是有关赔偿的执行度。
52. [C] 意为:充分利用标签避免法律责任。
第二段指出,公司感到很大威胁,它们通过撰写比以前更长的警示标签保护自己,企图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结果,现在的梯子上的标签有几英寸长,除了警告你其他可能发生的意外之外,还警告说你可能摔下来——这种警告真是莫名其妙!孩子的蝙蝠侠玩具的斗篷上也警告说:本玩具“并不能使拥有者飞行”。在作者看来,这样的警示语都是多余的、不必要的。
A意为:通过在产品上写长长的警示语满足顾客。根据上文对选择项C的分析,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避免承担责任,而不是满足顾客的需要。
B意为:在描述自己的产品的不足上表现得更诚实。这个其实肯定不是商人们的本意,毕竟无奸不商,有哪个商人会这么诚实,把自己产品的缺点告诉别人?
D意为:不得不将顾客的安全看作头等重要的事。这个问题嘛,其实想一下,商人的目的就是赚钱,头等重要的事怎么可能是....从文章第二段可以看出,Feeling threatened, companies responded by writing ever-longer warning labels, trying to anticipate every possible accident。公司是因为受了威胁所以才开始贴标签的,但是文章并未说是因为考虑到顾客安全才这么做的。而且,从常理推断,公司应该是考虑到自身利益才这么做的。因此D选项应该是偷梁换柱大法。
53. [A] 意为:某些因伤害提出的索赔再也受不到法律的保护了。
第三段指出,潮流似乎正发生逆转,虽然因人身伤害引起的索赔案像以往一样不断出现,某些法庭正逐渐开始站到被告一边(side with),特别是在有警示标签也可能无济于事的案件中。在Schutt Sports的案件中,Schutt Sports公司被告生产了不安全的头盔,造成一名橄揽球队员(football player)的瘫痪,但是,陪审团认为,造成球员受伤的不是头盔,而是橄榄球这种运动本身的危险性(the nature of the game)。公司因此胜诉。这一例子用于说明第四段第一、二句提到的现象。
B意为:头盔不是设计来防止损伤的。戴头盔的目的当然是防止伤害,但是,头盔不可能是万能的。B答案是表面的意思,一般考研命题中不会把答案设定给这种选项的。因为“头盔不是设计来防止损伤的”这个即使从常理来讲也不正确,头盔本来就是用来防止损伤的。而且原文中也没提到这点。
C意为:产品标签最终将会被淘汰。discard意为:弃而不用。
D意为:运动员可能不再会热衷于某些体育运动项目。这个从常理上来说就不太对,再对照原文,原文只是说了一次事故引发的关于体育用品的争论,但是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看出运动员会不再热衷于某些项目。只是一次单纯的事故而已,没有理由就夸张到放弃这一层,因此这个选项明显是用了夸张的手法。
54. [D] 意为:客观的。
这里所说的“问题”指索赔案中孰是孰非这一问题。文章探讨了索赔案所涉及的顾客(原告)、公司(被告)和陪审团三方的反应,重点指出陪审团态度的转变。文章叙述客观,作者没有表达个人观点。关于态度题有很多偏方,基本上说,ABC三项这三个词基本不可能成为任何题的答案。而D这个词,绝对是首选项,基本上出现了选它就没错。因为,所有的选中文章讨论的大多是客观问题,作者的态度更是客观的。如果是主观的话根本就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A意为:有偏见的。这个单词在考研英语阅读中很难会成为正确答案的,毕竟你想,既然能当选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没有鲜明的中心思想是不可能的,像有偏见的这种态度基本是不可能出现的。反过来说,客观的这种态度基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B意为:冷漠的。
C意为:迷惑不解的。如果对于问题是迷惑不解的,那么整篇文章就是说没有表明鲜明的立场。但是这种文章是不可能入选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更何况从原文来看,作者的态度相当明显,因此是客观的。
vt. 预期,抢 ... 前,语言,提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