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规范化 方言 同行语(行话) 术语 缩略语 口语与书面语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六书 本字 通假 声符和意符 元音(母音)和辅音(子音)
实词和虚词 语言三化:规范化、口语化、通俗化 语言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四声和平仄
(1996、2004)1、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汉语的发展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汉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规范化的语言不会妨害语言的发展,不会束缚个人的语言风格,同时推广标准汉语不杜绝或者禁绝方言。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标准;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标准。
(1992)2、我国汉民族的现代共同语为普通话,与普通话并存的还有许多方言,如吴语、湘语、赣语、 客家语 、 粤语 、 闽语 ,其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方言是 北方方言 。
(1990)1、古人分析汉字的构成,概括出六种造字方法,称为“六书”,它们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1997)4、语言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
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语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或补充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通俗化,是指现在汉语要少用文言词语和 的语言,提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正确的方言 和外来语。
口语化,则是强调现代汉语的语言交际功能,方便交流。
(2003)6、本字与通假:也称正字,指直接为表示某一词义而造的汉字,与通用的假借字不同。表示词的本义的自称为本字,不表示本义的称为假借字。
(1994、2002)1、四声(古今义)、平仄:
古四声为“平、上、去、入”,今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仄是古代诗歌的音韵,“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
(1994)1、下面这组汉语拼音,32个字母连写,不便于阅读,请适当切分(在切分处用“∨”表示,如GUANGBO∨DIANSHI∨XINWEN……“广播电视新闻”),并译为汉字(填写在括号内)
ZHONGHUARENMINGONGHEGUOGUOKUQUAN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库 券)
(1992)1、语义指语言所表示的意义,汉语中的许多词除本义外,往往还有 引申 义、 比喻 义,它们合称为 转 义。
(1992)2、我国现在通用的标点符号共十四种,其中冒号(:)有两种主要用法,一种用来提示下文,另一种则用来A:标示引语B:代替破折号(——)C:总结上文;破折号(——)也有两种用法,一种用来表示底下的注释性内容,另一种则用来表示D:意思的转折,E:并列成分,F:代替连接号。(两项 C 、 D)
史学:纪传体编年体 记事本末体 纲目体 会要 通史 断代史 通考 典志
史学家:左丘明 司马迁 班固 刘知几 杜佑 司马光 谈迁
(2000)2.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a(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它的整体结构包括五个部分,即:本纪;b(书);表;c(世家)和列传,共130篇;其中本纪、d(世家)和列传对我国散文文学尤其是传记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99)4、中国有悠久的史学传统,历史典籍不仅丰富,而且形式多样、相互配套,既有编年体的(《 春秋 》)和《资治通鉴》等,又有由(《 史记 》)发端的、后成为官修史共同体例的纪传体著作,还有如《通鉴经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的(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和《唐会要》之类的(会要)体,以及《通典》、《通志》等著作。
(1990)8、我国古代的历史著作,有以《春秋》、《左传》为代表的编年体,以《史记》为代表的 纪传 体,以及 纪事本末 体和会要体。
(1998)1、略述司马迁《史记》开创的纪传体制及其对后代的影响(9分):
《史记》开创的纪传体制,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史记》所记述的人物,不仅包括上层政治人物,而且也首次将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包括社会中下层人物和非政治性人物。
(1992)7、唐代杜佑所著的《 通典 》,宋代郑樵所著的《 通志 》和元代马端临所著的《 文献通考 》合称“三通”,是我国政体史书中的重要著作。
(1991)2、“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 司马迁 (人名)写作 《史记》 (书名)的宗旨,他又说:“昔……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引文根据刘大杰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后代学者把这段话概括为 发愤 说,并认为韩非的“不平则不鸣”、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的观点,与这种学说有精神上的联系。
(1994)1、“二十四史”是我国历代正史的统称,其中包括:A.《旧五代史》()B.《北史》()C.《清史》()D.《后晋书》()E.《南唐书》()F.《宋书》()G.《宋史》()H.《元史》()I.《夏史》()J.《三国志》()。
(2004)3、在二十四史中,(1A《春秋》,1B《资治通鉴》,1C《史记》)属于通史,其余的均可称为断代史,有两个朝代各有两部史书,这就是(2A 新旧〈唐书》和新旧《五代史》,2B前后〈汉书〉和前后〈宋史〉,2C新旧〈明史〉和新旧〈清史〉);有三部是同时记载几个政权的断代史,除〈三国志〉外,其余的两部与有关政权的的独立史书并存,他们就是(3A〈汉书〉和〈后汉书〉,3B〈北史〉和〈南史〉,3C〈明史〉和〈南明史〉)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古代文体
散体文与韵文 语录体 对话体 诗(古体、律诗、绝句) 骚 赋 词 曲 杂剧
(1998)3、中国古代的散文,指与韵文相对应的散体文。它涵盖A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B楚辞、汉赋;(√)C历代的论、记、序、跋;(√)D曲子词;()E唐宋传奇;(√) F敦煌变文;(√)G诸宫调;()H话本和拟话本,等等。
(1997)1、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文体出现,都有相应的代表性作家。请用连线的方法指出下列文体繁荣时期及其代表性作家:(本题共4分。注意:每项都可能出现两属的情况,即一个时代可能有两种文体,一种文体有两位代表性作家,一位作家擅长两种文体;连对其一即给分。)
时代 文体 代表性作家
战国 变文 关汉卿
西汉 话本 屈原
唐 杂剧 无名氏
宋 小品文 袁宏道
元 策论 晁错
明 赋 宋玉
骚 张岱
贾谊
马致远
(1996)1、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上,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特别繁荣的文章形式和文学体裁。先秦除散文和诗以外,还有以《楚辞》为代表的 骚体 ;汉代有乐府和 赋 ;唐代除诗歌以外,还出现了被称为 唐传奇 的文言小说;宋代则是词的勃兴时期,同时供说话艺人作为底本的 话本 也逐渐兴盛起来;元代除散曲以外,还出现了 杂剧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尤其是 章回小说 呈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2004)2、我国古代有新文学形式出现,如魏汉时期的( 志怪 )小说和《世说新语》一类的(志人)小说,唐代的(传奇)和敦煌变文,宋代的(话本)和笔记小说,元代的曲和(杂剧),明代的拟话本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
(1995)3、请诠释下面这段话(含奖励分1分):
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金代王若虚《文辩》)
(1992)1、词牌、词题
词牌:指填词用的曲调名。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按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内容而定。后来大多依调填词,曲调名与内容不一定有联系。
词题:指一首词的题目,概括词的内容,最初的词牌与词题大多相关联,后词牌与词题毫不相干。
(1991)1、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果按照是否讲究韵律分为两大类,其中韵文一类包括诗、词、 。
先秦文学
神话 《尚书》 《诗经》 古谣谚 楚辞 先秦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诸子散文:《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先秦寓言
(1999)1、先秦文学(略举主要文体):先秦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先秦指远古到秦统一前;狭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以前,文学作品遗留下来的不多,现存作品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因此,先秦文学作品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春秋以前,文学主要有原始诗歌和神话传说。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有诗歌和散文。诗歌有《诗经》和楚辞,散文有《论语》等诸子散文和《春秋》等历史散文。先秦文学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90)3、《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据后人研究,所谓“六义”,其实包括两部分:一、 风 、 雅 、 颂 ,指按音乐的区别对《诗经》所作的分类;二、 赋 、 比 、 兴 ,指写作手法。
(1996、2002)3、散文(古今义,略述发展过程): 文学的一大样式,中国古代散文,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区别于韵文、骈文,包括经传史书,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及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诗是指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描述某一人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散而神不散,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1994)2、先秦散文:指先秦时期将与韵文相对的,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包括经、传、史书。到战国时分成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它们一般重在实用或总结历史经验或阐明观点,多用比喻和寓言,感情色彩很浓,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被视为掀起先秦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
(1995)1、先秦历史散文(须举作品): 指先秦记载历史的散体文:它总结天子、诸侯兴衰存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它并非纯文学作品,重在实用,但多用比喻和寓言,文学性很强,它不但保存了史料,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作品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1990)2、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泛指不押韵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子书,后代文学史著作通常将它们分为 历史 散文和 诸子 散文两大类,前者如《左传》、《国语》,后者如《 论语 》、《 孟子 》。
(2002)5、甲骨卜辞: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19世纪末年以来,河南安阳的殷墟一支先后出土了十万余片可有文字的占卜龟骨,绝大部分是商朝后期王室的遗物。从这批资料来看,当时汉字已经成熟,书面语言的应用也达到一定水平。在中国发现的可以辨别的古代文字资料里,殷墟甲骨占卜辞是年代最早的。
(1997)1、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为(《 诗经 》),第一部文章总集是(《 尚书 》),第一篇文学批语专论为曹丕的(《 典论•论文 》),而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的著作是刘勰的(《 文心雕龙 》)。
(1997、2002)4、《春秋》和“春秋三传”:《春秋》是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鼻祖,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语言上极其精炼。就因文字过于简练,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现有以叙事为主的《春秋左氏传》和解经为主,侧重阐发微言大义的《公羊传》、《谷梁传》,合成为“春秋三传”。
(2000)1.春秋与《春秋》:前者可指(1)文学上是古代对历史的统称,尤其是中原地区,如吴春秋、燕春秋(2)历史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时期;后者指古代名著《春秋》,是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鼻祖,是儒家经典之一。
(1996、1998)1、先秦寓言(略举二例):是指先秦文学中一些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说明一定道理的短小精悍的故事,多为哲理寓言。原为著述中的论证手段,并不独立,但由于高度文学性,所以逐渐独立流传,脍炙人口,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诸如:揠苗助长、唇亡齿寒。
(1994)5、 孙武 著《孙子》、 吴起 著《吴子》和相传为司马穰苴且所著的《 司马法 》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军事著作。
(1995)1、自汉代定五经以后,儒家经典逐代增多,到宋代增加到十三部,故有十三经之称。它们是《 诗经 》、《尚书》、《周易》、《周礼》、《仪礼》、《 礼记 》、《春秋 左氏 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和《 孟子 》。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 《古诗十九首》 《孔雀东南飞》 汉赋 秦汉散文 贾谊 晁错(重要) 司马迁和《史记》 王充和《论衡》班彪、班固和《汉书》
(1999、2003)1、中国古代有两位作家和他们的两部作品,由于对中国文学和史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们往往并称为班马史汉。这里的班指(班固)、马指(司马迁)、史指(《 史记》)、汉指(《 汉书 》)。
(2001、2002)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我国古代史著作追求的重要目标。提出这个目标的是著名史学家a.杜佑b.刘知几c.司马迁d.郑樵。
(2001)2、西汉前期有两位重要政论散文作家——贾谊和晁错,请略述他们的代表作及其主要特点
贾谊的代表作为《过秦论》和《论治安策》,他对秦汉之际的历史,以及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问题,都提出了尖锐而深刻的看法,为巩固西汉王朝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他的文章分析深透,文笔犀利、流畅,洋溢着对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表现出作为政治家的气魄和历史家的睿智,同时充满热情,富于文采。
晁错的代表作为《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等。他的政论文,议论犀利,分析深刻,比贾谊的文章更细密严谨,切合实际,文采和情感则稍逊之。
(1991)3、汉光武帝令岑彭指挥攻打陇西和蜀郡的战争,在给岑彭的信中说:“两战若下,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发一兵,头发白。”这是成语 得陇望蜀 的原始出处;与这一成语含义相近的,还有俗语“ 得寸进尺 ”和“ 贪得无厌 ”。
三国两晋南北朝散文
稽康和《绝交书》、《声无哀乐论》 李康和《命运论》 陈寿和《三国志》 杜预和《左转集注》 鲁褒和《钱神论》 陶渊明和《归去来》、《桃花源记》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挚虞《文章流别论》 葛洪《抱朴子》 刘勰《文心雕龙》 萧统《文选》 汉魏六朝小说 《搜神记》 《世说新语》
(1998)1、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文论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曹丕、陆机、挚虞先后写作了《典论•论文、》、(《文赋》)和《文章流别论》,继他们之后,南朝的刘勰写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论著作(《 文心雕龙 》),钟嵘写作了(《 诗品 》),(萧统)选编了《昭明文选》。这些作品对后代的文学理论和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00)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对后代颇有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中包括a曹丕的(《典论•论文》)、b(陆机)(作者)的《文赋》、c挚虞的(《文章流别论》)、d(刘勰)的《文心雕龙》。
(2003)3、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对后代颇具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中包括陆机的(《 文赋 》),刘勰(《 文心雕龙 》)。
(1999)4、三国两晋时期,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散文,内容上抒情色彩渐浓,形式上日益多样化,出现了一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和作品。请用线条把下面作家和他的作品连结起来(2分,错1处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A曹操 a《与山巨源绝交书》
B孔融 ?梨子 b《酒德颂》————刘伶?
C阮籍 c《五柳先生传》
D嵇康 d《大人先生传》
E王羲之《兰亭序 e《钱神论》————鲁褒?
F陶渊明 f《求贤令》
(1991)3、建安文学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的文学相对前期而言变化很大,特别是诗歌,打破了两汉辞赋独盛和文人诗沉寂的局面。“三曹”“七子”等创作了一大批作品,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诗的创作高潮。这一时期的文学时代特征鲜明,情感真挚强烈,格调慷慨悲壮,文笔健美有力,世称“建安风骨”,对后世影响深远。
(2004)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文学理论著作?
隋唐五代文学
唐宋古文运动 (几乎年年考) 韩 柳 唐宋八大家
文体:古文、时文、四六文 唐代传奇 《唐宋传奇集》 敦煌歌辞 敦煌变文
1、“初唐四杰”的称号,源于《旧唐书》:“……以文诗齐名,……亦号为四杰。他们是a、刘禹锡(),王勃(√),柳冕(),李华();b、陈子昂(),杨炯(√),杜牧(),元结();c、贾岛()、李贺()、卢照邻(√),张说();d、李邕(),权德舆(),骆宾王(√),李翱()”。
(2000)2.时文与古文:
时文:流行于一个时期的文体,魏晋以来形成、至初盛唐仍旧流行的骈体文。
古文:是韩愈等人针对时文而提出的概念,指先秦两汉时期奇句淡、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
(1995、2001)4、唐、宋古文运动(须举代表作家):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代表作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和王安石。
(2000、2003)(一)略述唐代古文运动的基础主张和意义(10分,(一)、(二)任选其一)
基本主张:
1“文以明道”为其思想纲领,“道”为以“仁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传统,强调散文的政教作用。
2“不平则鸣”的创作口号,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批判功能。
3“文从字顺”“词出”的创作方法。
总之,这些都建立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认识基础上。内容上提倡明道抒愤(不平则鸣),形式上提倡学古创新(词必己出),二者相互联系。
意义: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史上的里程碑,它打破了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恢复散文的历史地位,开创了语言自然,音节自由的新型散文,从而使散文成为最流行,[ ]于实用的文体。
a.確立古文地位:韓、柳在駢文極盛的風氣中逆流而上,提倡質樸的古文。中唐以後,散文地位提高,並取代駢文的位置,因此蘇軾評韓愈為「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b.改良文學風氣:在內容方面,韓愈提出「文以載道」,柳宗元主張「文」;在寫作方面,韓愈提出「唯陳言之務去」,對改良文學風氣產生積極的作用。
c.開拓宋代文風:韓、柳努力扶掖後進,使古文邉拥靡岳^續發展,其風影響及宋,以致宋代掀起另一次古文邉痈叱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专业课 > 中国传媒大学 > 正文
-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