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英语 > 中考化学 > 中考化学真题 > 正文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来源:可可英语 编辑:Ookamie   可可英语APP下载 |  可可官方微信:ikekenet

 

15.(2分)(2013•苏州)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 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 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硫是引发酸雨的“罪魁”进行解答;

B、根据干冰升华吸收热量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无毒且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二氧化硫是引发酸雨的“罪魁”,而不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所以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无毒且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内容,是结合教材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

 

16.(2分)(2013•苏州)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检查气密性

B.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读液体体积

C.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过滤悬浊液

D.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熄灭酒精灯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检验有多种方法,原理大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 解:A、该装置长颈漏斗与导管都与外界空气相通不是密闭装置,无法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7.(2分)(2013•苏州)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 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考点: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可以据此解答;

B、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C、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会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D、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做法,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A方法正确;

B、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故B方法正确;

C、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会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可以减少空气对流,而浇水可以降温,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故C方法正确;

D、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做法,故D方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自救,掌握灭火的原理、自救措施等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意义重大.

 

18.(2分)(2013•苏州)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错误的是(  )

  A. CO2气体(H2O)→生石灰 B. C粉(CuO)→稀盐酸

  C. CaCl2溶液(HCl)→碳酸钙粉末 D. CO气体(CO2)→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本题属于除杂质题,除杂质题最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根据以上两个条件问题就不难解决,A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都能被氧化钙吸收,因此不正确;C粉不与稀盐酸反应,Cu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喝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除去氯化氢;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可以除去碳酸钠.

解答: 解:A、A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都能被氧化钙吸收,因此不正确,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C粉不与稀盐酸反应,Cu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喝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除去氯化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可以除去碳酸钠,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解决本考点时,要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根据条件综合把握,不要忘记水是最常用的试剂.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9.(2分)(2013•苏州)下列有关玻璃棒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过滤时:引流 B. 测溶液pH时:蘸取

  C. 捣碎固体时:研细 D. 加速固体溶解时:搅拌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液体顺着玻璃棒流下,不易溅出进行分析;

B、根据测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进行分析;

C、根据玻璃棒比较细,比较容易折断进行分析;

D、根据玻璃棒的搅拌,加速了液体的流动,使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更快进行分析.

解答: 解:A、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了液体溅出,故描述正确;

B、测溶液pH时用它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数值,故描述正确;

C、玻璃棒属于易损坏的玻璃仪器,不能用于捣碎,这样会将玻璃棒折断,故描述错误;

D、玻璃棒的搅拌,加速了液体的流动,使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更快,故描述正确;

故选C.

点评: 根据玻璃棒的作用来考虑:溶解固体时搅拌是加速溶解的,过滤时是引流作用,测溶液的pH值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

 

20.(2分)(2013•苏州)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变化而增大的是(  )

  A. 浓盐酸 B. 氯化钾溶液 C. 浓氨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变化而增大,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据此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钾溶液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NaOH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导致质量增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2分)(2013•苏州)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 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C. 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 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可以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描述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液态氧可用作助燃剂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2.(2分)(2013•苏州)现代科技证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白藜芦醇(C14H120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4:12:3

  C. 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D. 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白藜芦醇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白藜芦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12+16×3=228,故选项说法正确.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12):(16×3)=14: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分)(2013•苏州)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稀硫酸能用来除锈

  C.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得白色沉淀

  D. 浓硫酸倒入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稀硫酸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硫酸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解答: 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正确;

B、稀硫酸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可用来除锈,正确;

C、硫酸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二者混合会得到白色沉淀,正确;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了解浓硫酸的性质、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才能正确解答,难度不大.

 

24.(2分)(2013•苏州)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

  B. 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可收集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根据发生装置的特点分析加入的药品;

B、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特点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密度选择放置方式;

D、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分析.

解答: 解:A、该装置是固液在常温下产生氧气,所以使用的药品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故说法正确;

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的装置,故说法错误;

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为了防止氧气逸散,从水槽里盖上玻璃片取出后正放在桌面上,故说法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故说法错误;

故选项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做出相应的判断.

 

25.(2分)(2013•苏州)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熟石灰又称为消石灰

  B. 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解答: 解: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说法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故说法正确;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掌握常见的碱的俗称、特性以及用途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6.(2分)(2013•苏州)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 在空气中灼烧铜丝,其表面会变黑

  C. 铜、银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 埋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的铸铁管容易被腐蚀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铜是紫红色的固体;

B、铜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C、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会生锈,且铁可与酸反应.

解答: 解:A、常温下并非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如铜是紫红色的固体,汞是液体,故错误;

B、铜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在空气中灼烧铜丝,其表面会变黑,正确;

C、铜、银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确;

D、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会生锈,且铁可与酸反应,所以埋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的铸铁管容易被腐蚀,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铁生锈的条件,与酸可反应的性质,即可顺利解答.

 

27.(2分)(2013•苏州)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地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干燥 B. 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

  C. 用盐腌渍 D. 加浓盐酸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食品腐败的原因分析有关的措施,找出不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的措施.

解答: 解:A、干燥不利于细菌或霉菌大量繁殖,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故A不符合题意;

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不利于细菌或霉菌大量繁殖,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盐腌渍,使菌类无法从食品中获得水分,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能会发出大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用作防止食品腐败.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熟悉食品保鲜的原理和生活中的保鲜方法.并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8.(2分)(2013•苏州)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图所示取2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  )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A. 蒸馏水 B. 稀盐酸 C. 酒精水溶液 D. 硫酸钠溶液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据此结合所给物质的行踪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蒸馏水不能和铁反应,也不能和铜反应,所以没有明显的现象的差异,故A错误;

B、铁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反应,所以可以观察到有明显的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区分开铁和铜的活动性的差异,故B正确;

C、酒精的水溶液不能和铁反应,也不能和铜反应,所以没有明显的现象的差异,故C错误;

D、钠的活动性比铁和铜都强,所以都不能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

 

29.(2分)(2013•苏州)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 B.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C. 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 D. 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在稀盐酸中,稀盐酸中的氢离子能与CO32﹣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K+、Ca2+、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氯化钠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在硫酸铵溶液中,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铜离子和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30.(2分)(2013•苏州)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  )

  A.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B.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C.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D.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为:原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和至恰好完全反应,pH值等于7;再滴入盐酸,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pH值小于7.

解答: 解: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的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由于氢氧化钠减少,所以溶液的pH不断减小,中和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等于7;再滴加稀盐酸,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故A图象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点击此处下载文档(rar格式,154.04KB)


发布评论我来说2句

    最新文章

    可可英语官方微信(微信号:ikekenet)

    每天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

    添加方式1.扫描上方可可官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方式2.搜索微信号ikekenet添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