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3•苏州)苏州是一座现代文化与古老文化融合的城市,下列信息涉及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 近期太仓某企业创新研发的绿色环保合成革成为NBA赛场第一品牌蓝球用革
B. 高新区出土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梅子青釉陶器是南宋后期在著名的龙泉窑烧造
C. 吴中、相城的苏派“热砖雕”砖材是采用含铁量较高的黏土经焙烧等工艺制得
D. 园区“东方之门”的桩基是用厚钢板焊接成钢柱,再在钢柱外浇注混凝土成型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可根据合成材料的定义进行判断,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必须具备有机物、高分子、人工合成三个特点.
解答: 解:A、合成革属于合成材料,故A正确;
B、梅子青釉陶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苏派“热砖雕”砖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园区“东方之门”的桩基中的厚钢板焊接成钢柱属于金属材料,而钢柱外浇注混凝土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桩基属于复合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注意要记忆常见的合成材料,常见的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三大类.合成材料应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2.(2分)(2013•苏州)下列符号表示氧气化学式的是( )
A. O2﹣ B. O2 C. O D. MnO2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A、O2﹣表示氧离子,不能表示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O2表示氧气,故B符合题意;
C、O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不能表示氧气,故C不符合题意;
D、MnO2表示二氧化锰这种物质,不能表示氧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2分)(2013•苏州)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空气 B. 液态氮 C. 干冰 D. 高锰酸钾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液态氮中只含有氮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干冰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高锰酸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4.(2分)(2013•苏州)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 )
A. 单质 B. 分子 C. 元素 D. 原子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 解:“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钙、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2分)(2013•苏州)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 )
A. 红色 B. 紫色 C. 无色 D. 蓝色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氨水呈碱性,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氨水呈碱性,所以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蓝色.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6.(2分)(2013•苏州)下列有关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的是( )
A. | 锥形瓶 | B. | 酒精喷灯 | C. | 长颈漏斗 | D. | 药匙 |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图中仪器名称是集气瓶,仪器图示与名称不吻合,故选项错误.
B、图中仪器名称是酒精喷灯,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故选项正确.
C、图中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仪器图示与名称不吻合,故选项错误.
D、图中仪器名称是药匙,仪器图示与名称不吻合,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知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2013•苏州)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青铜 B. 铝 C. 钢 D. 生铁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解答: 解:A、青铜属于铜合金,是铜和锡的混合物;
B、铝属于单质,不是合金;
C、钢是铁的合金,当铁中碳元素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钢;
D、生铁是铁的合金,当铁中碳元素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生铁.
故选:B.
点评: 根据合金的概念,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来判断.
8.(2分)(2013•苏州)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物质是( )
A. 饱和硫酸铵溶液 B. 浓硫酸 C. 甲醛溶液 D. 乙酸铅溶液
考点: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后,失去生理功能,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外界条件有多种,如强酸、强碱、甲醛、酒精、重金属离子、高温、射线等.
解答: 解:A、加热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以使蛋白质析出,但再加水,蛋白质可以继续溶解,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故选项正确.
B、浓硫酸属于强酸,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故选项错误.
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故选项错误.
D、乙酸铅中含有重金属铅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原有生理功能,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蛋白质在强酸、强碱、甲醛、酒精、重金属离子、高温、射线等情况下可以失去原来的生理活性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2分)(2013•苏州)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C+O2CO2 B. Mg+2HCl2═MgCl2+H2↑
C. 2NaOH+CuSO4═Cu(OH)2↓+NaSO4 D. 2H2O22H2O+O2↑
考点: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2013•苏州)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C. 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分子组成
D.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常见的粒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微观粒子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2分)(2013•苏州)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区别淀粉与奶粉不可靠的方法是( )
A. 闻气味 B. 看状态 C. 尝味道 D. 捻手感
考点: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奶粉和淀粉的气味判断.
B、根据二者的颜色和状态判断.
C、根据淀粉与奶粉有不同的味道判断.
D、根据淀粉与奶粉的手感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奶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属于糖类,二者的气味不同,所以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所以正确.
B、淀粉与奶粉二者均为白色固体,外观相似,不能区别,所以错误.
C、奶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属于糖类,二者的味道不同,所以可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别,所以正确.
D、淀粉与奶粉的手感不同,手感细腻的是奶粉,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12.(2分)(2013•苏州)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
B. 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
C. 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 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好瓶塞;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
解答: 解:A、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以防加热时炸裂,故说法错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好瓶塞,以防试剂被污染或变质,故说法错误;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说法正确;
D、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不用清洗,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实验操作是学好化学实验的关键,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难度不大.
13.(2分)(2013•苏州)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A. | 用药匙取用粉末 | B. | 用纸槽取用粉末 | C. | 倾倒液体 | D. | 取用块状固体 |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要将试管横放;B、用纸槽取用粉末状药品要将试管横放;C、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D、块状固体取用:将试管横放再放.
解答: 解:A、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要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A正确;
B、用纸槽取用粉末状药品,要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B正确;
C、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C正确;
D、块状固体取用: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竖起,故D错.
故选D.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4.(2分)(2013•苏州)下列几种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
B. 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即燃
C. 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 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煤油在空气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浸透水的棉花球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能起到使温度降到棉花的着火点以下的作用,由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不会即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达到爆炸极限才会发生爆炸,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不一定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燃烧的条件、爆炸的条件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