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分)(2013•南宁)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 氢气 和 氧气 ,体积比约为 2:1 .
(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3)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B (填序号).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考点: 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水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3)保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是氢气;则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符合题意.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故答案为:(1)氢气;氧气;2:1;(2)氢元素和氧元素;(3)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6分)(2013•南宁)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 水 直接接触.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自行车支架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喷漆 .
(3)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先的另外两种溶液是 氯化镁 溶液和 硫酸铜 溶液.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2)根据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通常是把金属和空气或水隔绝分析;
(3)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结合“三取中”的常用验证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可取铁丝与铜、铝的盐溶液进行反应.
解答: 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故答案为:水;
(2)常见的自行车它的支架采用的防锈措施是喷漆,故答案为:喷漆;
(3)可把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氯化镁溶液、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却不能置换氯化镁中的铝,从而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氯化镁;硫酸铜;Fe+CuSO4=FeSO4+Cu.
点评: 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25.(5分)(2013•南宁)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 HCl ,C的化学式是 Na2CO3 .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 复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故B可能是盐酸,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盐酸反应,故C可能是碳酸钠,E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故E是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故B可能是盐酸,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盐酸反应,故C可能是碳酸钠,E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故E是二氧化碳,
A是一种碱且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A可能是氢氧化钠D能与碳酸钠反应,故D可能是氢氧化钙;
(1)由分析知B是HCl,C是 Na2CO3;
(2)C→E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物是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1)HCl;Na2CO3;(2)复分解;(3)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评: 此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推断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型多样,变化复杂,条件隐蔽,容易出错,是一种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的题型.学生要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经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我会回答(26小题5分,27小题7分,共12分)
26.(5分)(2013•南宁)“低碳节能、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1)“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的重要能源.甲烷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在日常生活使用燃气的过程中,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
(3)请你设计一个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方案(要求简要说明主要实验操作).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能源;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
解答: 解:(1)甲烷属于化合物,其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属于有机物.
故填:有机物.
(2)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故填: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3)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的方法是:
收集少量雨水,将一张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一滴雨水到PH试纸上,等待几秒钟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记录PH值.重复测定2~3次,以出现次数多的PH值为最终值.
故填:收集少量雨水,将一张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一滴雨水到PH试纸上,等待几秒钟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记录PH值.重复测定2~3次,以出现次数多的PH值为最终值.
点评: 不是所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27.(7分)(2013•南宁)某工厂综合加工海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的名称是 过滤 .
(2)试剂1是 Na2CO3 (写化学式,下同),白色沉淀D是 CaCO3 .
(3)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NaOH,Na2CO3 .向溶液B加入试剂2后,在溶液中可观察到 有气泡产生 的现象.
(4)在熔融状态下电解无水氯化镁会产生一种金属单质和一种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Cl2Mg+Cl2↑ .
考点: 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过滤可以把沉淀和溶液分离;
碳酸钠能和氯化钙、氢氧化钙等物质反应;
稀盐酸能和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物质反应;
电解氯化镁能生成镁和氯气.
解答: 解:(1)向海水中加入石灰水后,氢氧化钙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通过过滤可以把沉淀和溶液分离.
故填:过滤.
(2)溶液A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钙等物质,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把氯化钙、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沉淀、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故填:Na2CO3;CaCO3.
(3)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故填:NaCl,NaOH,Na2CO3.
试剂2是稀盐酸,向溶液B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溶液中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故填:有气泡产生.
(4)电解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Mg+Cl2↑.
故填:MgCl2Mg+Cl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规范性.
四、我会实验(28小题6分,29小题10分,共16分)
28.(6分)(2013•南宁)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 酒精灯 ,乙 烧杯 .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 对比观察法 (填“控制变量法”、“对比观察法”或“定量分析法”),实验目的是 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 .
考点: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1)根据常用仪器回答;
(2)根据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根据该实验是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是酒精灯,乙是烧杯;故填:酒精灯;烧杯;
(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3)该实验是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所以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比观察法;实验目的是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故填:对比观察法;探究纯碱和小苏打两种固体加热是否分解.
点评: 此题是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利用课本知识结合新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29.(10分)(2013•南宁)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A、B、C、D (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 装置漏气 ,2 药品量不足(稀盐酸或石灰石不足) ,3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 (写出其中3条).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右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 c→d→a→b →F.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 向下 (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如图J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进行解答;
(2)根据实验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3)根据先除杂后干燥的原则进行解答;
(4)根据氢气的密度小,所以导气管应该是短的导气管进长的导气管出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A、B、C、D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A、B、C、D;CaCO3+2HCl=CaCl2+H2O+CO2↑;
(2)在制取过程中,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药品量不足(稀盐酸或石灰石不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等;故填:装置漏气;药品量不足(稀盐酸或石灰石不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
(3)先除杂后干燥的原则,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所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c→d→a→b→F;故填:c→d→a→b;
(4)氢气的密度小,收集方法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所以导气管应该是短的导气管进长的导气管出.故填:向下;.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五、我会计算(6分)
30.(6分)(2013•南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硫酸钠回体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跟据以上信息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11.65 g.
(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
(3)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样品的质量加上水的质量,再加上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减去最后滤液的质量;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滤液中氯化钠包括样品中的氯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计算出两者之和,滤液的质量等于140g,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87g+54.65g﹣140g=11.65g;
故答案为:11.65;
(2)解:设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 233 117
x 11.65 g y
142:233=x:11.65g,解得x=7.1g
(3)233:117=11.65g:y,解得y=5.85g
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10.00g﹣7.1g+5.85g=8.75g
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6.25%.
答:(2)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7.1g;(3)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25%.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基础,同时融入溶液等方面的计算题,这样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