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英语 > 中考化学 > 中考化学真题 > 正文

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来源:可可英语 编辑:Ookamie   可可英语APP下载 |  可可官方微信:ikekenet

 

14.(2分)(2013•佛山)如图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A. 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B. 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 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D. 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的名称、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由钠原子、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 解:A、由图示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3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B、Li、B均为金属元素,但硼(B)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镁原子、氢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氢离子,则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8和0,故说法说法错误.

D、由钠原子、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在化学反应中分别易失去1个、3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铝离子;则Na+和Al3+核外电子数都为1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进行解题的能力,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2分)(2013•佛山)100g2%NaOH溶液的配制等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500mL量筒量取98.0mL水

B. 将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取2.0gNaOH固体

C. 将pH试纸伸入2%NaOH溶液测的pH=13.7

D. 10mL2%的NaOH溶液中加入10mL水稀释得到1%NaOH溶液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pH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pH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

D、由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同,则10mL2%的NaOH溶液与10mL水的质量不同,由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500mL量筒量取98.0mL水,误差太大,量筒选择不合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将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取2.0gNaOH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某NaOH溶液的pH不可能精确为13.7;且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同,10mL2%的NaOH溶液与10mL水的质量不同,则稀释后的NaOH溶液不是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量筒的使用、酸碱度的测定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

 

二、选择题(本题共3题,每题2分,共6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题就为0分)

16.(2分)(2013•佛山)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A. 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

B. 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C. 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 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A、从pH变化曲线图看,溶液的pH逐渐升高,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根据横轴的意义分析,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C、A点溶液显酸性,盐酸过量;

D、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钠被完全反应掉,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钠.

解答: 解:A、从pH变化曲线图看,溶液的pH逐渐升高,说明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故A错;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B错;

C、A点溶液显酸性,盐酸过量,因此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生成的NaCl,故C正确;

D、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钠被完全反应掉,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钠,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以及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2分)(2013•佛山)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A. 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 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腐蚀

C. 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D. 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铁锈蚀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植物油可以把铁片与水和氧气隔开,防止生锈,据此分析.

解答: 解:A、植物油可以把铁片与水和氧气隔开,防止生锈,故说法正确;

B、两试管中只有b中铁片被锈蚀,因为a中的植物油把铁片与水和氧气隔开,不容易生锈,故说法错误;

C、b中的铁片容易生锈,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导致压强减小,而a中的铁不易生锈,因此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故说法错误;

D、b中的铁片容易生锈,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导致压强减小,而a中的铁不易生锈,因此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能力,学生只有熟悉铁的性质即其生锈的条件,认真分析已知条件,才能正确答题.

 

18.(2分)(2013•佛山)如图,以下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A. 装置a可作实验室制备CO2

B. 装置b烧杯中加水后,干燥管内外液面一致,则气密性良好

C. 装置c可作实验室制备氧气

D. 装置d可作实验室制备氧气、氢气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铁能和稀盐酸反应;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

加热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可以用同一装置制取.

解答: 解:A、装置a不能用作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因为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同时铁容易被腐蚀.不正确.

B、装置b烧杯中加水后,干燥管内外液面一致,说明装置漏气,干燥管内外液面不一致,说明气密性良好.不正确.

C、加热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试管口斜向上容易导致试管炸裂.不正确.

D、装置d可作实验室制备氧气、氢气.制取.

故选:D.

点评: 制取气体时,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连接方法对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影响很大.

点击此处下载文档(rar格式,164.93KB)


发布评论我来说2句

    最新文章

    可可英语官方微信(微信号:ikekenet)

    每天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

    添加方式1.扫描上方可可官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方式2.搜索微信号ikekenet添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