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分)(2013•迪庆州)能源、环境、材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①电解水试验中,往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试验时若正极产生6ml气体,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 12 ml,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氢元素、氧元素 组成的.
②生活中常用 煮沸 来降低水的硬度.如图所示是常用自制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 ;制造塑料瓶的材料属于 有机合成 材料.请介绍一种你的节水方法 使用节水龙头 .
(2)化石燃料是有限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请你例举一种清洁能源 氢能 .
考点: 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 (1)①根据电解水生成的气体是“负氢正氧”,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解答;
②根据生活中常用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以及常用的节水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清洁能源就是指污染少甚至无污染的能源进行解答.
解答: 解:(1)①电解水生成的气体是“负氢正氧”,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电解水试验中,往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试验时若正极产生6ml气体,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12ml,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填: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12;氢元素、氧元素;
②生活中常用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如图所示是常用自制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常用的节水方法有一水多用(例如用淘米的水浇花)、使用节水龙头等;故填:煮沸;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有机合成;使用节水龙头;
(2)清洁能源就是指污染少甚至无污染的能源,所以清洁能源有氢能、太阳能等.故填:氢能.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原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只要记住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电解水的结论就能灵活解决这类问题了.
25.(7分)(2013•迪庆州)金属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根据金属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C (填序号).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冶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
(3)硬币制造设计到的金属有:Fe、Cu、Al、Ni(镍)等.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Ni+H2SO4═NiSO4+H2↑ Fe+NiCl2═Ni+FeCl2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置换反应 ,Fe、Cu、Al、Ni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l>Fe>Ni>Cu (用元素符合表示).
(4)据报道,金属材料因锈蚀而报废相当于世界年产量的左右.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共同接触 ;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具体方法 在铁表面涂一层油漆 .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A、黄金饰品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
B、不锈钢蒸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C、铝导线利用金属的导电性.
(2)根据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
(3)根据反应类型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对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分析;
(4)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铁生锈就要从隔绝空气和水的角度分析.
解答: 解:(1)A、黄金饰品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
B、不锈钢蒸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C、铝导线利用金属的导电性.
故选C;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
故答案为:3CO+Fe2O32Fe+3CO2.
(3)Ni+H2SO4═NiSO4+H2↑、Fe+NiCl2═Ni+FeCl2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所以属于置换反应;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可知: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据Ni+H2SO4═H2↑+NiSO4 Fe+NiCl2═Ni+FeCl2可知:Ni活动性在氢前且比铁弱,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l>Fe>Ni>Cu;
故答案为:置换反应;Al>Fe>Ni>Cu;
(4)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铁生锈就要使铁隔绝空气和水,如在铁表面涂一层油漆(或在铁表面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或用油擦拭铁表面等).
故答案为: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共同接触;在铁表面涂一层油漆.
点评: 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很重要的生活生产问题,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难度不大.
26.(7分)(2013•迪庆州)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认识,正确的是 C (填序号).
A.这三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三种物质都能导电.
(2)由+4价碳元素与﹣1价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H4 .
(3)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 骑自行车上学 .
(4)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X的化学式 CO ;
②写出Y→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③在自然界中,Y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
B.这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
C.这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户后的产物都是CO2;
D.金刚石、C60不能导电.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即可;
(3)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上学、电灯不用时立即关闭等都是倡导“低碳”生活表现;
(4)①根据题中信息“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结合图中转化分析;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③根据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分析;
解答: 解:(1)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故说法错误;
B.这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故说法错误;
C.这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户后的产物都是CO2;故说法正确;
D.金刚石、C60不能导电,故说法错误.
故选C;
(2)由+4价碳元素与﹣1价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CH4;
(3)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上学、电灯不用时立即关闭等都是倡导“低碳”生活表现;
故答案为:骑自行车上学;
(4)①根据题中信息“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结合图中转化可知,X是一氧化碳,Y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O:
②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
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故答案为:光合作用;
点评: 第(4)小题是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结合物质的性质,得出其它物质的化学式.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
27.(8分)(2013•迪庆州)(1)如图1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 酒精灯 ;b: 水槽 .
②用A或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C、E、F均可用于收集氧气,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m 端进入(填“m”或“n”).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
(2)为了证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有CO2气体产生,某校兴趣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室只用嘴吸气和呼气).请回答:
①图2中瓶Ⅱ的作用是 除去吸入空气中的CO2 .
②实验中若猛吸猛呼,会造成不安全后果.猛吸时会使装置Ⅰ中的溶液进入口腔.猛呼时会 把装置Ⅱ中的溶液吹出瓶外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①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②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入;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
(2)①吸气时,空气进入锥形瓶Ⅱ,此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锥形瓶Ⅱ中的氢氧化钠吸收,防止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测定;②猛吸时会使装置Ⅰ中的溶液进入口腔,猛呼时会把装置Ⅱ中的溶液吹出瓶外.
解答: 解:(1)①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a是酒精灯,b是水槽,故答案为:酒精灯;水槽;
②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入,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排出;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故答案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m;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①吸气时,空气进入锥形瓶Ⅱ,此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锥形瓶Ⅱ中的氢氧化钠吸收,防止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测定;
故答案为:除去吸入空气中的CO2;
②猛吸时会使装置Ⅰ中的溶液进入口腔,猛呼时会把装置Ⅱ中的溶液吹出瓶外,故答案为:把装置Ⅱ中的溶液吹出瓶外.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氧气的验满、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很好的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对实验能力和对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考查,一定要学生通过图示学会看出问题,知道吸气和呼气应从哪一端.
28.(10分)(2013•迪庆州)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图所示顺序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A、B、C、D、E、F代表对应的溶液).其中E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E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初步判断】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原则,E溶液不可能是 ① (填序号).①酸;②碱;③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溶液;猜想Ⅱ:Na2CO3溶液;猜想Ⅲ:Na2SO4溶液;猜想Ⅳ: NaCl 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猜想Ⅱ”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如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猜想Ⅱ正确
【分析与推理】
①完成“实验一”后,李成同学即认为“猜想Ⅰ”正确,张平同学认为“猜想Ⅰ”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 .
②何刚同学认为只需要完成“实验二”即可得出“猜想Ⅱ”正确的结论,你认为该说法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因NaOH溶液变质也会产生Na2CO3 .
③请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BaCl2=2NaCl+BaCO3↓ .
【反思与评价】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一”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 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 ;观察发现D、E试剂瓶的瓶塞是橡胶塞,使用橡胶塞的原因是 碱性物质易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的产物使瓶口与塞子粘合在一起 .
考点: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初步判断】根据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利用对各类物质的组成特点的认识,猜想该药品的物质类别;
【提出猜想】根据对物质类别的猜想,进一步猜想该药品可能为什么物质;
【设计并实验】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原理分析现象;
【分析与推理】①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性质进行分析;
②从氢氧化钠易变质生成碳酸钠分析猜想的合理性;
③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反思与评价】根据测定该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方法指出错误;
根据实验室盛放NaOH等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碱性物质易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的产物使瓶口与塞子粘合在一起.
解答: 解:【初步判断】根据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分析可知该药品是按照酸碱盐顺序摆放的,由于该试剂瓶左侧是碱类物质右侧是盐类物质,所以该物质的类别应该是碱或者盐类物质,因此可猜断该物质不可能为酸;
故答案为:①;
【提出猜想】由于该试剂中含有钠元素,则若为碱,则为氢氧化钠;若为盐,则可为碳酸钠或是硫酸钠或氯化钠等;
故答案为:NaCl;
【设计并实验】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会产生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与推理】①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因此测得的pH>7,故无法判断是哪一种物质;
②液中含有碳酸钠时会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因氢氧化钠易变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所以判断该溶液是碳酸钠的溶液不妥当;
③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BaCl2=2NaCl+BaCO3↓;
故答案为: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②不合理;因NaOH溶液变质也会产生Na2CO3;③Na2CO3+BaCl2=2NaCl+BaCO3↓;
【反思与评价】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而不应该浸入待测液,否则会造成试剂的污染;
实验室盛放NaOH等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碱性物质易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的产物使瓶口与塞子粘合在一起.
故答案为: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碱性物质易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的产物使瓶口与塞子粘合在一起.
点评: 本题是缺失标签的实验探究题,相当于物质鉴别题,在鉴别几种物质时要从物质的不同性质入手,但试题涉及知识点多,要加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特别注意检验溶液是否是氢氧化钠溶液,就需要排除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的鉴定干扰,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可使碳酸根转化成沉淀,而后对溶液用酚酞试液进行检验,只要溶液此时变红,则可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
三、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9.(6分)(2013•迪庆州)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1.0 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6 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至0.1%)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此完全反应后,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气体质量;
(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和(1)中计算出的氧气的质量,就可计算出参与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1)因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68g+1.0g﹣67.4g=1.6g;
(2)设68.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x=3.4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0%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