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6.(2分)(2013•日照)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色散 ;适当的 紫外 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考点: 光的色散;紫外线.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 蓝、靛、紫.
(2)紫外线的作用有:①化学作用:消毒杀菌;②生理作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③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光,例如验钞机.
解答: 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紫外.
点评: 此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和紫外线的作用,在生活中要避免过度的紫外线照射.
17.(2分)(2013•日照)LED液晶电视的发光二极管是由 半导体 (填“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卫星电视的图象信号是由卫星通过 电磁波 传送信息的.
考点: 半导体的作用;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根据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和超导体的用途来判断制成二极管的材料.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解答: 解:LED液晶电视机的元件中发光二极管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卫星电视信号就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做电磁波通信的中继站来传递信息的,所以卫星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半导体;电磁波;.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电磁波在传递信息中的应用,半导体材料的特点及应用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8.(2分)(2013•日照)煤是一种化石燃料,是一次能源,属于 不可再生 能源;已知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kg,完全燃烧6kg的无烟煤放出的热量是 2.04×108J .
考点: 能源的分类;燃料的热值.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能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获取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使用后短时间内不能再生的能源称作不可再生能源;
(2)根据Q=mq求出无烟煤放出的热量.
解答: 解:(1)煤是一种化石燃料,是一次能源,使用后短时间内不能再生,所以它是不可再生能源;
(2)完全燃烧6kg的无烟煤放出的热量:
Q=mq=6kg×3.4×107J/kg=2.04×108J.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2.04×108J.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能源的分类、热值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9.(2分)(2013•日照)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用10N的水平推力使其在10s内运动30m,则推力做的功为 300 J;推力的功率是 30 W.
考点: 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已知推力是100N,在推力的方向上小车前进了10m,利用公式W=Fs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2)已知推力做功用的时间是5s,利用公式P=计算出推力的功率即可.
解答: 解:(1)W=Fs=100N×30m=300J;
(2)P===30W;
故答案为:300;30.
点评: 本题考查功、功率的计算,在计算时要熟记公式,找出公式中对应的物理量,代入数值计算出结果.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5分)
20.(2分)(2013•日照)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绕法.
考点: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定滑轮,然后再绕过动滑轮.本题中,要求最省力,属于第二种.
解答: 解: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画最省力的绕绳方法: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
21.(2分)(2013•日照)声控开关在静音时处于断开状态,在接收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时会自动闭合一段时间;某地下通道两端的入口处各装有一个声控开关来控制同一盏电灯,为确保行人不管从那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源发光;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卡上按题意要求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考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串联电路中,各开关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各开关互不影响,据此结合题意来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
解答: 解:两个声控开关串联会相互影响,只有都闭合时灯才发光;两个声控开关并联会互不影响,可以独立控制灯的亮灭,根据“为确保行人不管从哪端进人,灯泡都能接通电源发光”,所以两开关应并联,如下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能力,能够根据题意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2.(5分)(2013•日照)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M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
解答: 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出像的位置,才能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前蜡烛M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看到蜡烛的像;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5)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M;
(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