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是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公元前3世纪早期 C 公元前2世纪晚期 D 公元前3世纪晚期
2、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 “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
A 交通非常发达 B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C 商品贸易极其繁荣 D 名胜古迹众多
3、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陈胜诸侯同列,批评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掠夺百姓财富等许多过失。这反映
A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 B《史记》的艺术性相当高
C《史记》的体裁多样 D司马迁史德高尚
4、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他的积极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
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8、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A 批判继承 B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 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 完全否定
9、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粮食产量 | 比上一年减少 | |
1958年 | 20000万吨 | |
1959年 | 17000万吨 | 3000万吨 |
1960年 | 14350万吨 | 1650万吨 |
1961年 | 1475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