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和她同学所谓的“保障”,与毕业季的求职有关:用人单位在判断一个求职者的英语水平时,只看大学英语六级证书上的分数。求职者多报考几次,就可以挑成绩最漂亮的那次作为简历副本的内容。
大四的师姐也告诉王爽,在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的招聘启事大都标着英语四级或英语六级的要求,“有的企业只要求应聘者‘英语流利’,可什么能证明英语流利啊?不如递上一个六级高分证书。就业竞争这么激烈,知名的企业都是海选,如果六级成绩高,心理上也是个安慰。”王爽显得很有主见。
过去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果只有两种:合格和优秀。60分-84分为合格,85分-100分为优秀,学生拿到手的就是一张英语合格证书或者优秀证书。而2006年改革后,原来的100分制被改为710分的记分体制,且考试不设及格线,不颁发合格证书,只发放成绩单。成绩由两档变成一分一个档次,也变相催生了“刷分”现象。
在沪上多所高校,加入“刷分”行列的学生近年来都呈直线上升之势。
在上海大学青年教师贾鉴看来,“刷分”的人分两种,一种是为了就业,当英语证书成为将来找工作的砝码,学生当然觉得这个砝码越重越好,分数越高越好。还有一种人,被塑造成了考试狂人,考试不是为了检验知识,而是为了获得一种征服考试的快感。“这是多年应试教育下的极端表现,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与搏高分不同,已经毕业快两年的大学生也要参加6月19日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了至今没有到手的那张学位证书。很明显,在一些大学,学位证书仍然和英语四级证书“捆绑”颁发。
前年从某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张臻如今在一家网站做编辑,因为大学期间没有通过四级考试,他只拿到了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被学校扣发。
2007年1月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已不再接受非在校生报名。但是一些大学又出台了一些新的“小规矩”:在读期间没有过四级的学生,毕业两年之内可以在学校报名考试,如果通过,学校将补发学位证书。
2008年7月毕业之后,每次四级考试,张臻都报名,这已经是毕业之后第三次报考了,前两次的成绩都是400多一点,离及格线还有距离。“我发自内心地不想去考四级,却经不起父母的一再催促。”张臻觉得,自己的英语能力虽然不高,但也不需要用四级成绩去加以证明,特别是看过了一本辅导书之后,他更坚定了这种想法。“因为四级完全可以通过应试来取得高分,比如作文是有套路的,你可以背诵几个表达模式;阅读理解你要记住,不可能两个问题的答案出现在一段话里;再就是只要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就可以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