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基本的词汇表达能力有限,辞不达意
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出于自己有限的词汇水平,想要表达的意思却说不清,最终的结果是生硬的将中文表达中的词汇翻成英语。举几个例子:
例一:学生想说明英语口语的重要性,I saw an English man. He have (保持时态一致,用had) a big bag .He looked for (这样说有可能产生读者的误解,He looked for a map 可以理解为“他在找一张地图”,建议改为“He was looking for a place on a map.”)a map. He got lost.
例二:想说明“考试只是一种形式”,test is only a form, 同学并不了解,其实有“test is only a test”这样的用法。
例三:想说明口语的重要性。“在国外,我可以不会写英语,但不能不会说英语”,I can can’t write, but I can’t can’t speak.
三、 缺乏逻辑性、论证能力、描述能力等
有一次,我的作文题目是“A Campaign Speech”,为竞选学生会主席而进行演讲。有一位同学的作文比较有趣,他通篇说,如果我当选学生会主席,这将有助于提高我自己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等等。我当时对他的作文的评价是:“设想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一个只想着利用这个机会来提高自己的人作学生会主席吗?”
另一次,我布置的作文是“Is Pressure a Bad Thing”? 结果就有同学大谈How should we face the pressure,其实他的论述跳过了一步,先要论证pressure是否有积极的意义,然后才谈得上如何去面对它。
四、 不了解四六级考试作文部分真正的要求
有两篇作文我印象比较深刻。我出的题目是“口语考试是否应该成为四六级考试的一部分”,要求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结果一位同学交上来的作文,第一节,I think spoken English test is not necessary,然后洋洋洒洒写了一通,第二节,却又变成I think spoken English test is necessary,然后同样洋洋洒洒写了一些论点。他没有真正理解“正、反两方面论述”这个要求的含义,结果写了一篇自相矛盾的文章。
有一次我的题目是一个图表题,展示的是大学生1990、1995、2000这三年中,平均每周用在计算机上的时间。图表题的要求一般是第一小节描述变化趋势,即图表的数据分析,第二小节解释变化的原因,第三小节展望未来趋势或分析一些相关的问题。
结果这位同学非常辛苦地写了一篇很长的文字。第一小节,回顾1990年,当时家里也很穷,父母都舍不得坐比较贵的空调车之类,描述一番当时的贫困生活,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购置计算机了。第二小节,到了1995年,生活好转了,同时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计算机的使用也变得方便了,所以每小时的使用时间增加了。第三小节,到了2000年,Intel公司推出了“奔腾”芯片,计算机的速度大大提高,于是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大大增加。
凭心而论,排除一些语法和用词的错误,这篇作文写得还是不错的。只是他有两个问题:
第一、在第一小节中,将个人的经历用于解释普遍的大学生1990年计算机使用时间较短这一现象,这是“以偏概全”;
第二、这样分布三个小节的内容,比较冒险,因为原题中提示的三点,其实就是让我们在文章中自然形成相应三个小节,四六级写作考试是比较“八股文”的。
五、 对英语国家文化层面的内容缺乏较基本的了解
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轻率地对英美国家的人士作结论性的描述,类似:Americans all like pressures。另外就是语言的夸大其辞。典型例子出自一位同学写的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演讲,When students have some troubles, they all come to me. I talk to them, then they feel happy, and I feel happy too,这简直是把自己描述成为“上帝”或者“邪教领袖”了。
综上所述,未来要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同学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上述问题,并及时纠正,以求能考出更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