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与中国的故事始于1983年,当时他与妻子搬到北京生活。凯文是当时最早来到首都北京工作的外国人之一,他每天沿着中关村大街通勤,开车从友谊宾馆到北京大学。
他还在市中心经营一家律师事务所。他说,由于当时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并不发达,他出行只能开车或骑自行车。
“有时候我会骑自行车。有时我会开车。汽车是必需的,因为在北京大学上完课后,我会开车去位于市中心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当时那里只有一条地铁线。因此,地铁不能算出行选择。不过,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北京待了四年之后,凯文搬到世界其他城市生活,包括旧金山和悉尼。他在世界其他地方生活时,曾多次回到中关村大街,并见证了这条大街这些年来的转变。中关村大街后来发展成中国的技术中心,并因交通拥堵而饱受诟病。
现在,他回顾了在不同社会生活的所有经历,他说,他意识到,中国人民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开放需要大量远见和勇气。
他说,人们常常忽略的一件事是,开放政策首次推出时,并不能保证该政策会取得成功。
“看看这些年来中国人民的机会,目前的繁荣,医疗保健的质量,教育水平以及整体生活水平都在得到提高。而在40年前中国打开大门时,这些都无法保证。因此,我认为这是对中国人民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决心、灵活性和远见的真正致敬。”
他说,要实现这一目标,稳定和强有力的领导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我认为强有力的领导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毫无疑问。我认为中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环顾世界,就会看到在不稳定的国家,人们都活的很艰辛。稳定是促进繁荣和改善人民生活方式的基础。但我要说的是,领导层不仅强大,同时也富有创造力和灵活性。”
退休后,凯文将重点放在促进中澳之间的人文交流上,他说这是增进两国关系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他在澳大利亚,特别是在媒体上发表与中国有关的对话时,要求辩证思考和公平。
“澳大利亚民众对到中国来了解真正的中国有浓厚的兴趣。现实是我们彼此了解得越多,受到错误或错误信息的影响就越小。因为你在媒体上阅读了一些内容,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内容,然后你会想,这似乎并不正确,这就是我们希望人们拥有的。我们希望人们对每个国家有一个平衡,更全面的了解。”
CRI新闻,菲菲(音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