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悖论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拥有豪华的汽车、梦想的居室、名贵的裘皮和珠宝等物质上的富足嘛?或者,幸福其实很简单——有遮风避雨的住所,冰箱里有食物,有孩子、宠物、游泳池、Gucci的包,有父母、子孙、有爱情、金钱和理想的工作,彩票中奖了呢?
在《美国传统字典》中,幸福是从中古英语“Hap”一词演变而来,“Hap”意为“好运”。幸福真的与“好运”有关联吗?基于此,想想看,如果你在一场必死无疑的交通事故中幸免于难,却因此迟到,导致被老板炒鱿鱼。对此,我们应该感到“幸福”吗?这是好运吗?还是要看个人如何看待你能回忆起你5岁时对幸福的理解吗?那时,幸福是从圣诞树上摘下的一只小狗吗?或者爸爸妈妈离婚了,你唯一的愿望就是他们能和好如初,重新生活在一起?当你渐渐长大,你希望有人会邀请你参加舞会,希望所有的日子都凝固在那一天,那一刻。上大学期间,考试得了高分让你无比开心,但这种幸福感毕竟是短暂的。因为在现实中,你得找一份工作,而社会竞争也相当激烈。于是,你就会想,这是一个雇主的世界。随后,你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现在的你很开心,是吗?
生活向我们索要的远比我们想要的多。一个人必须明白,要想真正找到幸福,他就必须让自己幸福。可能听起来有些多余,但确是如此——生活中,没有能代来幸福的现成的指南,也没有挥一挥就能带来欢乐的魔棒。人性在追求幸福的刺激中不断升级、完善。我们梦想着,期望着下一个大的转变——这就是生活中的大冒险了。
我们是无助的享乐者,喜欢拥有和积攒东西。不论人们承认与否,一定程度上,我们都在相互攀比。我们之所以工作,是因为要付房租,偿还抵押贷款,还清信用卡透支费用,偿付助学贷款,买车,等等。此类费用接连而至,让我们应接不暇。于是,我们会突然意识到,尽管拥有了想要的一切,我们仍然不幸福。自从适应了自己定下的新生活标准,我们的时间短了,耐性没了,睡眠少了,但压力大了,焦虑多了,脾气也暴躁了。鉴于此,幸福真的是由“物质”组成的吗?
事实上,有时,我们不仅用生命交换生活必需品,还用生命交换多余的物质享受和服务。我们这般沉迷于追求幸福,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幸福一直就在我们心中。当然,你一定听过这样的事,即有些人一直都在苦苦“找寻自我”或“重新发现自我”。他们创新尝试的理由只不过是想找寻心灵深处的幸福。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即幸福从头至尾到在心中。
失望和悲伤在生命中交替轮回,但幸福从不会舍你而去。人类对困难的适应能力无可限量。我们可以失去工作,但会为拥有爱人而感恩不已;我们可以流离失所,但会为活着而心存感激。
幸福是个人的一种感知。我们本能地受限于外界,找寻着生活的瑕疵,出于人的天性,我们从有能力自由思考的那刻起,就开始对生活吹毛求疵。也就在那时,我们失去了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也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陷于幸福的矛盾中,找不到幸福的方向。
幸福是你决定去接受的东西,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它于金钱或名誉毫无瓜葛。只要我们活在乐观希望之中,敢于大胆梦想,活得简单纯粹,那么,我们就会重新拥有幸福的感觉。那种感觉并非悬于幸于不幸之间的真空地带,也无任何替代品。我们只能活一次——除了好好活着,我们别无选择。